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庸-论语(收藏版)

请您关注👉 道炁学苑 2023-08-24

开脉轮守初心安心身

 生命·命运·健康-共同体 


  士 以 弘 道  

修身养性,守己安分,

学思践悟,快乐人生!

 开脉轮 调百病 

 乐明空 慧心净 

知己者18088272963常明也

请你关注一同进步


中庸20句


《中庸》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,是儒家经典之一,原属《礼记》第三十一篇,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。其内容肯定“中庸”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,认为“至诚”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,并提出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。宋代学者将《中庸》从《礼记》中抽出,与《大学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合称为“四书”。宋元以后,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,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



01

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



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,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。越隐蔽的地方就越容易显露,越细微的事情就越容易彰显。所以,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独知之时,更要谨慎。

02

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



喜怒哀乐这些感情没有表露出来的时候,叫做“中”;表露出来能够做到适度而不过分,叫做“和”。“中”是人人都有的本性;“和”是天下普遍遵循的原则。极尽“中和”之道,天地便各在其位,万物便生长繁育。



03

君子中庸,小人反中庸。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时中;小人之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



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,小人的言行违背中庸之道。君子之所以符合中庸,是因为君子能在变动不居中做得适度;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,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,专走极端。

04

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。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



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,去做应做的事,不羡慕本分之外的东西。目前处于富贵的地位,就做富贵者应做的事;处于贫贱的状况,就做贫贱者应做的事;处于夷狄的地位,就做夷狄应做的事;处于患难之中,就做在患难中应做的事。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,都能安然自得。



05

君子和而不流,强哉矫!中立而不倚,强哉矫!



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,这才是真强啊!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,这才是真强啊!

06

忠恕违道不远,施诸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。



一个人做到忠恕,那就离中庸之道不远了,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,也不要强加给别人。

07

庸德之行,庸言之谨,有所不足,不敢不勉,有余不敢尽。言顾行,行顾言,君子胡不慥慥尔?



平常的德行要努力实践,平常的言论要谨慎地说出。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,不敢不勉励自己;言论要留有余地,不说过头的话。言论要符合自己的行为,行为要符合自己的言论,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?



08

正己而不求于人,则无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徼幸。



端正自身而不苛求别人,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。对上不怨恨苍天,对下不责怪他人。所以,君子安分守己,等待命运的安排,而“小人”却专做冒险的事情,想侥幸获得非分的好处。


09

射有似乎君子,失诸正鹄,反求诸其身。



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,箭没有射中靶心,不怪靶子不正,只怪自己箭术不行,用心不正。

10

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,必自迩;辟如登高,必自卑。



君子实行中庸之道,就像走远路一样,必然从近处开始;就像登高山一样,必然从低处起步。



11

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知斯三者,则知所以修身;知所以修身,则知所以治人;知所以治人,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。



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慧,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爱,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敢。知道这三点,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,知道怎样修养自己,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,知道怎样管理他人,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国家了。

12

知、仁、勇三者,天下之达德也。所以行之者,一也。



智、仁、勇这三者是古今天下通行的美德。实施起来都靠一个‘诚’字。

13

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言前定,则不跲;事前定,则不困;行前定,则不疚;道前定,则不穷。



任何事情,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,没有准备就会失败。说话之前先考虑好,就不会语言不畅;做事之前先准备好,就不会出现困窘;行动之前先有准备,就不会内心有愧;道路预先选定好,就不会走投无路。



14

诚者,天之道也;诚之者,人之道也。诚者,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从容中道,圣人也。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。



真实无妄是天生万物的道理,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。天生真诚的人,不用勉强就能符合于中,不用思虑就有所得,从从容容就会符合中庸之道,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圣人。努力求得真诚的人,就是选择善道而执着坚守的人。

15

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



广泛地学习,审慎地询问,周密地思考,明晰地辨别,笃实地履行。

16

有弗学,学之弗能,弗措也;有弗问,问之弗知,弗措也;有弗思,思之弗得,弗措也;有弗辨,辨之弗明,弗措也;有弗行,行之弗笃,弗措也。



要么不学,学不会绝不罢休;要么不问,没弄懂绝不罢休;要么不思考,思考不出结果绝不罢休;要么不分辨,分辨不清楚绝不罢休;要么不实行,实行而不见成效绝不罢休。



17

人一能之,己百之。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



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,自己就用百分的努力去做;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,自己就用千分的努力去做。如果真能这样做,即使是愚笨的人,也必能变得聪明起来,即使是柔弱的人,也必能变得刚强起来。

18

唯天下至诚,为能尽其性;能尽其性,则能尽人之性;能尽人之性,则能尽物之性;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;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矣。



只有天下至诚的人,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天赋本性;能充分发挥其天赋本性,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;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,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;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,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生命;能帮助天地化育生命,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。



19

诚者,自成也;而道,自道也。诚者,物之终始;不诚,无物。是故君子诚之为贵。



诚用来完善自我,道用于引导自我。诚,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端和归宿;如果没有诚,就没有了万事万物。因此,君子把真诚奉为最宝贵的东西。

20

君子内省不疚,无恶于志。君子之所不可及者,其惟人之所不见乎?



君子经常自我反省,就没有内疚,也就无愧于心。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,大概就是在不被人看见的时候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吧?







国学经典《论语》全文及翻译(收藏版)


第一章


原文: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 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 ?”


1.字词解释:时:按时 说:通“悦”,愉快 朋:志同道合的人愠:生气,发怒 君 子 :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

2. 译文:孔子说:“学习了(知识),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,不也是很高兴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(到这里)来,不也是很快乐吗?人家不了解我,我却不怨恨,不也是君子吗?”

3. 大意:第1句:讲学习方法 第2句: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:讲个人修养。



第二章


原文: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

1.字词解释:日:每天 ,三省:多次反省 。省;自我检查、反省。 三:泛指多 ,忠:尽心竭力 信:真诚,诚实, 传:老师传授的知识        

  2.译文: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: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?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?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?”

3.大意: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。



第三章


原文:子曰:“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 惑,五十而知 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

1.字词解释:有:通:“又”,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, 立:独立做事情, 惑:迷惑、疑惑 ,逾:越过、超过, 矩:规范、规范

2.译文: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;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,自立于世;四十岁能通达事理,不为外物所迷惑;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;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;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,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。”

3.大意: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。


第四章


原文: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.”


1.字词解释: 故:旧的知识 ,知新:新的理解与体会, 可以:可以凭借。 以:凭借 为:做,成为。

2.译文:孔子说:“温习学过的知识,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,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。”

3.大意:本章谈学习方法。(强调“温故”,还要能“知新”,新旧知识相融合)。


第五章


原文: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

1.字词解释:而:表转折,却。 罔:迷惑,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,殆:疑惑。

2.译文:孔子说:“只学习却不思考,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。只空想却不学习,就会有疑惑。”

3.大意:本章讲学习方法,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,强调学思相结合。


第六章


原文:子曰:“ 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 乐。贤哉,回也!”


1.字词解释:贤:贤德、高尚, 箪: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,堪:能忍受, 乐:乐趣

2.译文:孔子说:“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!一箪饭,一瓢水,住在简陋的小屋里,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,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。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!”

3.探究: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、安贫乐道的品质。(学习态度)。



第七章


原文: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

1.字词解释:之:代词,指学问和事业, 好:喜欢、爱好 ,乐:以……为乐趣

2.译文:孔子说:“对于学习,知道怎么学习的人,不如爱好学习的人;爱好学习的人,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。”

3.大意: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:以学习为快乐。


第八章


原文:子曰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

1.字词解释:饭:吃饭 ,名词作动词 水:冷水, 肱:胳膊 ,于:对于。

2.译文:孔子说:“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当枕头,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。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,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。”

3.大意: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,提倡安贫乐道、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。


第九章


原文: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 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

1.字词解释: 焉 :于此,在其中, 择:选择, 善者:好的方面,优点 ,从:跟从、学习。

2.译文:孔子说:“几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。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,看到他们的缺(如果发现自己也有),就要改正。”

3.大意:本章讲学习态度:向一切人学习。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,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,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。




第十章


原文: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


1.字词解释:川:河、河流, 逝:流逝 ,斯:这, 舍:舍弃。

2.译文:孔子在河边感叹道:“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,日夜不停呀!

3.大意:本章讲时光易逝,应珍惜时间。


第十一章


原文:子曰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

1.字词解释:三军:军队的通称, 匹夫:普通人、男子汉, 夺;改变

2.译文:孔子说:“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,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。”

3.大意: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、矢志不渝。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。


第十二章


原文:子夏曰:“博学 而 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”


1.字词解释:博:广泛, 笃:忠实、坚守, 切 :恳切, 仁:仁德。

2.译文:子夏说:“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,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,仁德就在其中了。”

3.大意:本章讲坚定信念、广泛学习。理论联系实际。(多学、多思、多问)




《论语》简介   《论语》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,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。其编纂者,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。所记录的内容很广,包括哲学、道德、政治、教育、时事、生活等方面,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。


《论语》是一部语录体的书,大部分记言,小部分记事,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。全书20篇,共512章,约15000多字。篇与篇、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,篇名无义,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。如《学而篇第一》就是取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’”的“学而”。


《论语》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。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,哲学思想是唯心的。但是,社会的发展,各种现实的原因,对他也不无影响。《论语》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,例如薄赋敛、举贤才、节用、爱人、使民以时、有教无类、不信鬼神等。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、学习经验、写作经验、生活经验和诗论,更值得我们重视。《论语》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,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。


《论语》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。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,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。


请您关注一同进步


点击链接寻妙缘

                

道炁开脉轮图说

道炁开脉轮,调病安心身



声明: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,内容转自网络,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,若想亲身实践,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。

感恩原作者,感恩前平台!

死心踏地,上座定时。

身口意定,三密加持

事上制心,安分守己

八道十善,证道净一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